退休后失眠是適應障礙
2017-05-22
文章來源:生命時報 作者:王昊飛 發布日期:2012-12-03 22:40:06
案例介紹:今年60歲的老劉從國企負責人崗位上退下來,開始了清閑的晚年生活。平時帶孫子、買買菜、遛遛鳥,但仍不順心,失落感壓在,心頭。他漸漸感到空虛、煩躁,并有頭痛、乏力、食欲減退、夜不能寐的癥狀。去醫院看神經科,做了CT、腦電圖,心電圖等檢查,均未見明顯異常,后被轉至,心理科,診斷為適應障礙。 病情分析:退休導致人的社會角色轉變.從職業角色變為閑暇角色,從主角退化為配角,從交往廣泛的動態型角色變為交際圈狹窄的相對靜態型角色。退休后,人突然閑下來,會感到無聊、煩悶,出現“人老沒有用了”等悲觀念頭。退休老人還會多思多慮,過于敏感,容易對小事糾纏不休。有人稱之為“離退休綜合征”,實際上就是適應障礙。適應障礙是指環境發生變化時產生的情緒失調與行為變化,如逃避現實、社會性退縮。 心理處方:自我調節很重要。首先要調墊心態,順應現實。心情不好時找兒女、朋友談談,使不良情緒盡快轉移:期望不應過高,做到知足常樂、夫妻間互相體諒、互相扶持,不過分依賴或干預子女.要大事清楚,小事“糊涂”。其次要擴大社交,排解寂寞,多與好友禮尚往來,以誠相待;適度鍛煉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等;培養愛好,如養花、養鳥、下棋、唱戲等,與興趣相同的朋友共度老年。第三要善于學習,渴求新知。讀書看報、關心國家大事,都能充實生活。最后要發揮余熱,重歸社會。有余力的情況下,可以幫忙照看孫輩,但不能過度溺愛,更不能干涉管教,充當保護傘的角色;還可以尋找機會,返聘上崗,繼續為社會做貢獻。 如果難以自行解決,就要進行乙理治療了。家庭治療和放松訓練都能幫助緩解適應障礙。 |